| 特高压

逆转!中国全面掌握特高压输电技术,逼得美国工程师学中文

来源:华商韬略

作者:吴锐

时间:2022-06-21

美国的电力工程师们现在流行学习中文,因为我国是唯一全面掌握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国家,也是特高压输电领域的标准制定者,美国工程师要想了解特高压这个先进的输电技术,就必须学中文。

连前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都很不服气地说,中国特高压技术挑战了美国在世界的创新领导地位。

然而20年前,当我国工程师最初提出要建特高压输电网时,国内却有很多这样的反对声音:“外国人搞不成的我们中国人也搞不成”、“核心技术中国人解决不了”、“关键设备造不出来”……

那么中国工程师是如何一个一个颠覆这些质疑的呢?

特高压是指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输电技术。特高压输电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输电距离远。

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的距离是500千伏超高压的2到3倍。特高压电网能在东西2000至3000公里、南北800至2000公里范围内完成输电,而且输电电容能提高4到6倍。

注:特高压电网

为什么特高压对我国这么重要?看了下面的数据,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我国76%的煤炭、80%的风能、90%的太阳能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80%的水能分布在西南地区。

形成对比的是,70%以上的电力消费集中在工业发达的东中部地区。从能源富集的西北、西南,到高耗能的中东部,距离长达1000到4000公里左右。这就是要建设特高压电网的原因所在。

在建设特高压电网以前,我国只能把煤炭从西部运到东部,再就地发电。当时每年铁路新增运力的70%以上都用于煤炭运输。

这带来的结果是一旦进入用电高峰期,煤炭运力不足就可能造成用电紧张。而且在中东部城市就地建设燃煤电厂,会严重污染城市空气。事实上当年的雾霾问题,也是促使国家下决心建设特高压电网的重要原因。

此外未来我国要实现碳减排,就必须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的风能、太阳能、水力发电,这也决定了必须建设远距离输电电网。

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启动特高压输电建设可行性研究时,遭遇了大量反对的声音。除了对安全性、电损耗的担心之外,就是“中国人不如西方人”的陈旧观念。

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原董事长刘振亚从日本考察回来后说:“当时看到日本和俄罗斯的特高压都不成功,我压力很大,但为了国家发展,面对再大的风险,也要把特高压搞成功。”

注:原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

为了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2004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先后组织几十家科研机构和高校、200多家制造企业参与研发设计,攻克了310项关键技术,解决了众多世界级难题。

比如晶闸管是特高压直流输电的“CPU”。当时5英寸晶闸管技术成熟,国内能够生产;6英寸晶闸管通流能力可达6000安培,是5英寸的两倍,但是国内外均未生产使用过。

当时很多人认为中国造不出6英寸,但是在刘振亚的坚持和推动下,中国科研团队硬是史无前例地把这件事做成了。

到2020年,我国特高压工程累计里程达到35868公里。因为有这个大电网的支撑,我国电网成为了目前世界上唯一没发生过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电网。

事实证明,美国成功的领域,中国也可以成功;美国不成功的领域,中国还是有机会一鸣惊人的。


特别声明

国际电力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电力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电力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电力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电力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