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电
来源:中国华能
时间:2025-08-13
在胶东半岛朝阳初升之地,黄海之滨的石岛湾畔,矗立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这座全球首座投产商运的第四代核电站,是华能举全集团之力,推动我国核电技术从“跟跑”到“领跑”实现的伟大跨越,亦是诞生“华能第一度核电”的巍峨丰碑。
01
锚定“创新之湾”
21世纪初,全球核能技术迭代浪潮涌动,为抢占能源科技制高点,我国将第四代核电技术列为战略重点,其固有安全性、高效发电及多用途特性成为破局关键。为打破技术垄断,2006年2月,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并列入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肩负国家使命,华能联合中核集团、清华大学组建项目团队,挺进山东石岛湾的广袤滩涂。2007年1月,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负责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建设和运营。承载国家战略的“创新种子”,在胶东半岛落地生根。
△2009年6月15日,示范工程基坑验收前基坑全貌。
拓荒之路荆棘遍布。项目启动关键期,2011年福岛核事故引发全球核电寒冬。面对质疑与严苛审查,石岛湾团队将停工窗口期转化为蓄能契机:系统性开展管理体系梳理、技术复核论证、同行评估查漏补缺,全方位夯实工程根基。
△2012年12月11日,示范工程A区混凝土浇灌。
历经蛰伏,2012年12月9日,在各方瞩目下,示范工程作为党的十八大后首个开工的核电项目,成功浇筑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军四代核电“无人区”。
△2014年,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全貌。
02
攻坚“首堆之路”
作为世界首堆,“无经验可循”是常态,“突破制造极限”是挑战。从全球最大的核电压力容器,到首台电磁轴承主氦风机、首台螺旋管式直流蒸发器,诸多关键设备皆是自主创新的“非标之作”。
△2016年3月20日,示范工程首台反应堆压力容器吊装就位。
为了突破装备极限,石岛湾公司以清华大学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为技术基石,集结设计方、总包方、全国科研院所及设备生产商,联合开展设备研制、生产与工业化验证,打通了“产-学-研”协同互通渠道。关键设备的成功研制,不仅突破多项工业制造能力限制、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完成数百项技术研发,更显著提升了我国在高温材料、氦气密封等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
在这过程中,一条自主可控的高温气冷堆产业链逐渐成型——示范工程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3.4%,远超75%的专项目标。
华能石岛湾核电站由此跻身全球第四代核电原创技术的重要策源地。
03
决战“调试战场”
2020年7月25日,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全面进入调试阶段,冲刺“最后一公里”。中国华能吹响“聚力攻坚杯”劳动竞赛号角,石岛湾公司创新实施“揭榜挂帅”机制,打响了调试攻坚战。
领导班子挂牌督战,突击队员日夜攻坚,先后完成370余项调试项目及数千项试验,攻克数百项技术难题,研发出一套高温气冷堆特有的调试运行技术,掌握了大体积双模块化反应堆回路强度密封及升温技术等六大关键核心技术,扫清了调试障碍,令示范工程一线捷报频传:
2021年
08月21日
启动首堆装料。
△2021年8月21日,示范工程首批核燃料成功装入1号反应堆。
2021年
09月12日
1号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
△2021年9月12日,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操纵员正在分析系统数据。
2021年
12月20日
示范工程发出华能第一度核电。
△2021年12月20日,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完成发电机初始负荷运行试验评价,首次并网成功,发出第一度电。
2023年
12月06日
示范工程商运投产。
△2023年12月6日,示范工程圆满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2024年
03月27日
示范工程向居民供暖。
△2024年3月27日,示范工程核能综合利用并网启动会召开,示范工程核能供热并网投用。
如今,示范工程正持续安全稳定运行。从2006年立项到2023年商运,从滩涂拓荒到发电供暖,示范工程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在全球高温气冷堆技术领域实现全面领跑,更证明了核心技术买不来,大国重器靠拼来!
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所验证的“固有安全”特性、“不停堆换料”技术、高效率发电与多用途应用潜力,不仅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核能选项,更向世界展示了先进核能发展的“中国方案”,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全球能源体系贡献坚实的华能力量。
国际电力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电力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电力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电力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图片正在生成中...